停車特征指標:
停車設施的供應和容量,停車需求,停車,步行距離到實際停車次數,平均停車時間,累計停車次數,泊位周轉率,停車密度,停車場的利用率,停車集中度指標供給:指內部,外部道路,道路停車位,停車區域可提供最大停車數量(或面積)。停車容量:指定停車區或停車場的最大停車位數。
今天小編以真地智能城市小區停車場規劃與設計產品為例,帶我們了解一下城市小區停車場規劃與設計應該具有的功能。真地智能城市小區停車場規劃與設計主要包含門禁對講、物業效勞、社區運營三大模塊。
停車需求:指在特定時間間隔內給定停車區域內的停車吸引量,通常由典型日子的高峰期停車次數表示。停車目的:指停放車輛后司機和乘客的活動目的。停車的目的也符合上班,上學,購物,商務,娛樂,家庭和其他旅行的目的。步行距離:從停車場到旅游目的地的實際步行距離可以反映停車場布局的合理程度。實際停車編號:調查期間調查區域內的實際停車編號。累計觀察到的停車數:每個調查期間觀察到的停車數的總和。
?
效果及構件
泊位周轉率:指停車場的停車周轉率。停車場利用率:指調查期間停車場的利用效率,即停車場容量占總容量的比例。停車集中度指數:指某一時刻的實際停車量與停車設施的容量之比。它反映了某一時刻停車場的擁堵程度,可分為高峰時段停車濃度指數和平均停車濃度指數。
概論
1.泊車場:供各種車輛包含機動車和非機動車停放的場所,泊車場在我國指用來停放車輛的空闊場地,泊車庫是指用來寄存車輛的建筑物。
2.泊車場,泊車庫基本特征:(1)具有能寄存車輛的設備和設備,包含車輛進出口通道、防火、給排水、通風和照明等設備(2)具有辦理停放車輛的組織和設備,例如辦理室、控制室、體息室和檢測室等;
3有必要具有安全性,充分考慮車輛交通流線與行人交通流線的合理設計,避免交通事故的發作(4)型式多樣化,如地上泊車場、地上泊車樓、地下泊車庫以及機械式立體泊車庫等各種型式;巨細規劃也不一,泊車泊位數從幾輛到幾千輛不等。
4.泊車方法:自行式泊車方法,機械式泊車方。
5.泊車場分類:按車輛性質(機動車泊車場,非機動車泊車場),按停放方位(路內,路外),按建造型式(地上,地下,立體),按服務目標(公共,配建,專用),按辦理方法(免費,限時免費,收費,指定)
6.路內泊車場:城市路途用地紅線內劃定的供車輛停放的場地。分為:路上和路旁邊。
7.路外泊車場:城市路途用地控制線以外專門開辟興修的泊車場、泊車庫或泊車樓。
8.換乘泊車場:一種設置在軌道交通站、地上公交站以及高速公路旁等交通換乘集散點方位的泊車設備。
9.換乘泊車:為實現小汽車方法向公共交通方法的轉變而提供的泊車設備。
10.泊車的負面效應:降低路途通行能力、誘發交通事故、降低城市生機、破壞環境景觀。
11.泊車問題的實質:(1)泊車供需不平衡1)泊車設備總量配置缺乏2)泊車供給結構不合理3)泊車設備布局與需求不匹配(2)現有泊車設備未充分利用(3)泊車建設未引起足夠的重視(4)泊車辦理有待加強
12.路內泊車優缺點:長處:能充分利用空間資源,可彌補現有泊車設備的缺乏,能滿足短時泊車的需要,占用空間較少。缺點:導致路途通行能力降低,引起交通事故增多,形成路途周邊環境景觀惡化,對居民的生活和出行形成不便。
停車調查及停車特性分析
停車調查包括:停車設施供應調查,車輛停放實況調查,停車行為決策調查。 2,停車檢驗的主要內容:(1)不同時間,不同型號,不同停車時間的停車場數量; (2)現有停車設施的使用狀況(停車時間,停車目的等); (3)停車模式(平行,垂直等); (4)平均停車時間; (5)停車位與目的地之間的關系(位置,距離,步行時間等); (6)停車場的使用(停車場利用率,周轉率,停車濃度指數等); (7)對停車設施和客貨物處理設施的要求,以及對停車和客貨運輸的限制; (8)規劃新停車場的位置; (9)停車場對區域交通流量的影響(10)停車場的運營等.3。停車場實況調查:對停車場的使用情況進行調查,包括累計停車數量和機車車輛數量每個停車場的平均停車時間分布,停車飽和度,停車周轉率,停車模式以及停車位和目的地之間的關系。